close
最近週末常回家,有時間便下廚。父母都忙,隨便我弄,冰箱裡冷凍著分成一包一包的美國牛小排羊小排,是中秋節Costco買的。美國牛羊餵食玉米,肉質吃起來有一種甜味,豐厚的油脂也讓有點涼意的秋天飽足起來。除了肉類之外,也做一些濃湯、水煮花椰菜或清炒四季豆,加上新開發的馬鈴薯泥,簡單卻豐盛。
※迷迭香羊小排
新莊的IKEA旁開了一間家樂福,營業時間到深夜兩點。
一天晚上Andy到新莊夜市逛街買襯衫,結束後陪我去採買食材。夜晚十一點多的家樂福顯得有點昏昏欲睡,連店員的反應似乎都慢動作了起來。沒有擁擠慌忙的人潮,我得以仔細地觀察各種新奇有趣的玩意兒。花了一個小時在各種調味品、醬料區閱讀使用說明、買了義式風味沙拉醬、壽喜燒醬、還有幾瓶濃湯罐頭。然後走到乾貨區發現了寶貝。
就像傳統雜貨店、電視或書上可見的多樣香料,一大袋一大袋或是裝在透明方正的大型容器裡,不下二三十種。有中式料理不可或缺的八角、辣椒乾、肉桂,有泰式料理需要的香茅、檸檬草,也有義式料理的迷迭香、薄荷、薰衣草等等。種類之豐富讓我興奮不已,聞著不同的味道,腦海裡浮現曾經吃過的各種美食味道。
想到冰箱還有羊小排呢,於是買了一小袋迷迭香,還有可以泡茶喝的檸檬草,帶著一大堆的期待離開深夜的賣場。
※牛排
自從妹妹從德國帶回那個鋼質厚重的平底鍋,我就特別愛煎牛排。
鍋子受熱平均,幾乎不必放油,熱鍋後一片略厚的牛小排下鍋、鎖住水分,幾秒後翻面,一會子就可以起鍋。我喜歡在盤面灑上一點點岩鹽鹽花,熱騰騰的放上兩大片,旁邊點綴幾朵翠綠的花椰菜、幾片鮮豔的水煮紅蘿蔔,什麼調味料都不必。一人一盤,一刀一叉,簡便又快速,皆大歡喜。
如果開上一瓶Napa Valley產的紅酒就更棒了。
※英倫蛤蠣巧達湯
在大賣場買了幾罐巧達湯,想重溫在Boston喝到的美味濃湯。
說起來有點奢求,怎麼能夠呢。
儘管加了大量新鮮美味的蛤蠣和干貝,用鮮奶調釋湯的濃稠度,還放了傳統口味的馬鈴薯丁,但是那個味道就是鹹了點、散了點、缺少了一點香氣濃郁。
那時候才發現,最美味的時候是在對的地方配上對的食物與對的人一起享用。
※鹹冬瓜蒸肉
媽媽練太極拳的朋友送了她一大罐自製的鹹冬瓜。一條條黑烏烏的,在透明的甕瓶內看起來不大可口。那個年代的太太們每個人都有一兩樣家傳的手藝,醃醬瓜、灌腸子、鹹冬瓜,口味都不是外邊隨便吃得到的。這麼著,就有了累積鄉愁的本錢。
貌不驚人的鹹冬瓜,用清水稍微沖洗一下,切碎來蒸肉倒是開胃下飯。以前大同電鍋裡傳來一陣陣蒜頭蒸肉的撲鼻香氣,總能惹得我在樓上讀書坐立不安,非得下來扒上兩碗飯才滿足。現在的鹹冬瓜蒸肉,倒是有點在紀念媽媽的忘年友誼。不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用最簡單的心意結交最真誠的朋友。
※馬鈴薯泥
不知為何,從小我一直以為馬鈴薯泥的作法很難很複雜。大概是以前吃到馬鈴薯泥,不是在國外就是在餐廳,口感綿密,香香滑滑的,一入口就不見了,很是神奇。家裡是不做這道菜的。
後來雖然知道馬鈴薯不過就是一顆顆充滿澱粉的塊莖,蒸煮後可以搭配各種醬料,但對於以米麵為主食的我,還是一種有點距離、有點異國風味的食材。(大概只有在燉牛肉時會放得理所當然吧。)
人高馬大的Andy倒是很喜歡加了濃濃奶油與起司的馬鈴薯泥。當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可以搭配牛排時,他不假思索地便建議了這道菜。我一呆,怎麼沒想到呢?之後幾次的嘗試過程充滿實驗趣味。
第一次,我將馬鈴薯去皮,切片,約一公分厚,用電鍋蒸熟擣爛拌奶油。第二次,我將整顆去皮的馬鈴薯直接蒸熟,然後切碎在深鍋裡擣爛。這個過程很愚蠢,因為其實我是忘了先切片,邊擣碎邊拌奶油時,馬鈴薯容易結塊、也冷掉不好吃。最後一次,我將馬鈴薯切成丁,放在深碗裡鋪上一塊奶油、一片起司,蒸好後略拌一拌就可以吃了。
我發現我的口味很清淡。自己做菜喜歡買新鮮的食物,吃材料本身的味道。就算加一點油鹽醬醋,也是提味。人愈活愈懶,複雜的事情留給和朋友一起的時候玩樂就好。一個人還是過簡單一點。
※迷迭香羊小排
新莊的IKEA旁開了一間家樂福,營業時間到深夜兩點。
一天晚上Andy到新莊夜市逛街買襯衫,結束後陪我去採買食材。夜晚十一點多的家樂福顯得有點昏昏欲睡,連店員的反應似乎都慢動作了起來。沒有擁擠慌忙的人潮,我得以仔細地觀察各種新奇有趣的玩意兒。花了一個小時在各種調味品、醬料區閱讀使用說明、買了義式風味沙拉醬、壽喜燒醬、還有幾瓶濃湯罐頭。然後走到乾貨區發現了寶貝。
就像傳統雜貨店、電視或書上可見的多樣香料,一大袋一大袋或是裝在透明方正的大型容器裡,不下二三十種。有中式料理不可或缺的八角、辣椒乾、肉桂,有泰式料理需要的香茅、檸檬草,也有義式料理的迷迭香、薄荷、薰衣草等等。種類之豐富讓我興奮不已,聞著不同的味道,腦海裡浮現曾經吃過的各種美食味道。
想到冰箱還有羊小排呢,於是買了一小袋迷迭香,還有可以泡茶喝的檸檬草,帶著一大堆的期待離開深夜的賣場。
※牛排
自從妹妹從德國帶回那個鋼質厚重的平底鍋,我就特別愛煎牛排。
鍋子受熱平均,幾乎不必放油,熱鍋後一片略厚的牛小排下鍋、鎖住水分,幾秒後翻面,一會子就可以起鍋。我喜歡在盤面灑上一點點岩鹽鹽花,熱騰騰的放上兩大片,旁邊點綴幾朵翠綠的花椰菜、幾片鮮豔的水煮紅蘿蔔,什麼調味料都不必。一人一盤,一刀一叉,簡便又快速,皆大歡喜。
如果開上一瓶Napa Valley產的紅酒就更棒了。
※英倫蛤蠣巧達湯
在大賣場買了幾罐巧達湯,想重溫在Boston喝到的美味濃湯。
說起來有點奢求,怎麼能夠呢。
儘管加了大量新鮮美味的蛤蠣和干貝,用鮮奶調釋湯的濃稠度,還放了傳統口味的馬鈴薯丁,但是那個味道就是鹹了點、散了點、缺少了一點香氣濃郁。
那時候才發現,最美味的時候是在對的地方配上對的食物與對的人一起享用。
※鹹冬瓜蒸肉
媽媽練太極拳的朋友送了她一大罐自製的鹹冬瓜。一條條黑烏烏的,在透明的甕瓶內看起來不大可口。那個年代的太太們每個人都有一兩樣家傳的手藝,醃醬瓜、灌腸子、鹹冬瓜,口味都不是外邊隨便吃得到的。這麼著,就有了累積鄉愁的本錢。
貌不驚人的鹹冬瓜,用清水稍微沖洗一下,切碎來蒸肉倒是開胃下飯。以前大同電鍋裡傳來一陣陣蒜頭蒸肉的撲鼻香氣,總能惹得我在樓上讀書坐立不安,非得下來扒上兩碗飯才滿足。現在的鹹冬瓜蒸肉,倒是有點在紀念媽媽的忘年友誼。不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用最簡單的心意結交最真誠的朋友。
※馬鈴薯泥
不知為何,從小我一直以為馬鈴薯泥的作法很難很複雜。大概是以前吃到馬鈴薯泥,不是在國外就是在餐廳,口感綿密,香香滑滑的,一入口就不見了,很是神奇。家裡是不做這道菜的。
後來雖然知道馬鈴薯不過就是一顆顆充滿澱粉的塊莖,蒸煮後可以搭配各種醬料,但對於以米麵為主食的我,還是一種有點距離、有點異國風味的食材。(大概只有在燉牛肉時會放得理所當然吧。)
人高馬大的Andy倒是很喜歡加了濃濃奶油與起司的馬鈴薯泥。當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可以搭配牛排時,他不假思索地便建議了這道菜。我一呆,怎麼沒想到呢?之後幾次的嘗試過程充滿實驗趣味。
第一次,我將馬鈴薯去皮,切片,約一公分厚,用電鍋蒸熟擣爛拌奶油。第二次,我將整顆去皮的馬鈴薯直接蒸熟,然後切碎在深鍋裡擣爛。這個過程很愚蠢,因為其實我是忘了先切片,邊擣碎邊拌奶油時,馬鈴薯容易結塊、也冷掉不好吃。最後一次,我將馬鈴薯切成丁,放在深碗裡鋪上一塊奶油、一片起司,蒸好後略拌一拌就可以吃了。
我發現我的口味很清淡。自己做菜喜歡買新鮮的食物,吃材料本身的味道。就算加一點油鹽醬醋,也是提味。人愈活愈懶,複雜的事情留給和朋友一起的時候玩樂就好。一個人還是過簡單一點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